【摘要】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情况,探讨在严格落实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真实世界中HBV母婴传播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对10 250例2021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北京市乙型肝炎垂直暴露儿童母亲的社会经济学资料、HBV血清学标志物、HBV载量及预防母婴传播相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年份、孕妇年龄与HBV表面抗原阳性率间的关系。HBV表面抗原阳性产妇及HBV暴露儿童数据来源于“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信息系统”。描述8 412例(82.07%)完成血清学追访结果的HBV垂直暴露儿童疫苗全程接种后血清学标志物检测(PVST)结果及HBV母婴传播率。根据感染母亲HBV DNA载量对孕妇和暴露儿童进行分组,即高病毒载量孕妇(1 780例)和低病毒载量孕妇(8 470例),高暴露儿童(1 664例)和低暴露儿童(6 748例))。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胎儿结局和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社会经济、感染状态及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下母婴传播率的差异。结果 2021至2023年,北京市住院分娩产妇共403 368例,其中HBV表面抗原阳性产妇10 093例(分娩活产儿童10 250例),HBV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50%(95%CI:2.45%~2.55%);随着孕妇年龄的减小,HBV表面抗原阳性率越低(RR = 0.93、P < 0.001)。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孕妇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99.94% vs. 99.76%)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时注射率(99.89% vs. 99.88%)均达99.50%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2.33、P = 0.127,χ2 = 0.00、P = 0.950)。高暴露组和低暴露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分别为0.48(0.26,0.60)h和0.53(0.30,1.15)h(Z = 12.83、P < 0.001),HBIG注射时间分别为0.41(0.25,0.51)h和0.50(0.28,1.07)h(Z = 14.85、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病毒载量组孕妇抗病毒治疗率高达96.35%(1 715/1 780),显著高于低病毒载量组(14.06%、1 191/8 470)(χ2 = 4 902.99、P <0.001);高病毒载量组孕妇在专科医院分娩者(89.94%、1 601/1 780)显著高于低暴露组(34.90%、2 956/8 470)(χ2 = 1 805.80、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母婴传播儿童共6例,母婴传播率为0.07%(95%CI:0.02%~0.16%)。不同分娩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机构类型和分娩方式孕妇的HBV母婴传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HBeAg阳性孕妇的HBV母婴传播率高于HBeAg阴性孕妇(0.28% vs. 0.00%:χ2 = 17.15、P < 0.001),高病毒载量孕妇的HBV母婴传播率高于低病毒载量孕妇(0.36% vs. 0.00%:χ2 = 24.35、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暴露儿童应及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结合对母婴传播高风险的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开始抗病毒治疗,HBV母婴传播率可降低至极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