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简介编委会过刊浏览投稿须知联系我们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最新消息:   尊敬的作者: 本刊2024年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欢迎投稿和订阅!

位置:首页 >> 期刊文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诱导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
作者:朱名超   朱娅   郭飞波   黄银娥   
单位:431700 天门市 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冷凝集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红细胞 血小板 温育法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3,17(4):244-251
摘要: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冷凝集现象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以及37 ℃温育30 min纠正后的效果,以提高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2022年12月26日~2023年1月17日SARS-CoV-2感染者血常规标本2 875例为COVID-19组,同期SARSCoV-2核酸阴性的流感患者50例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22年8月~11月SARS-CoV-2核酸阴性的所有住院患者血常规标本28 072例为非COVID-19组,COVID-19组患者又进一步分为冷凝集组(54例)和无冷凝集组(2 821例),COVID-19组再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4组;根据MCHC结果将冷凝集组分为强冷凝集组(> 380 g/L)(32例)和弱冷凝集组(≤ 380 g/L)(22例),采用37 ℃温育方法纠正处理冷凝集标本,对比纠正前后各型各组血常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COVID-19组[1.88%(54/2 875)]与非COVID-19组患者冷凝集率[0.071%(20/28 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6.97、P < 0.001),COVID-19组与非COVID-19组患者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和血小板(PL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1.680、P = 0.093,t = 1.376、P = 0.185,t = 1.069、P = 0.299,t = 1.127、P = 0.274,Z =-0.532、P = 0.601);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V(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4、P = 0.005,Z =-3.622、P < 0.001,Z =-2.435、P = 0.015);COVID-19

组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冷凝集率分别为0.18%(4/2 242)、3.96%(18/455)、17.88%(27/151)和18.52%(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60.40、P < 0.001),中型与轻型、重型与轻型、危重型与轻型以及重型与中型患者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97.97、18.87、20.66、93.85,P均< 0.001);危重型与中型、重型与危重型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 3.068、P = 0.08,χ2 = 1.06、P = 0.937)。冷凝集组标本经37 ℃温育30 min均得以纠正,纠正前后WBC、RBC、HCT、MCV、MCH和MCH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4.953、t = 10.137、t = 8.614、t =-6.307、t =-4.918、Z =-6.334,P均< 0.001);而PLT(Z =-1.317、P = 0.188)和HGB(t = 0.212、P = 0.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冷凝集组(MCHC> 380 g/L)标本温育前后WBC和PLT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 =-4.283、-3.489,P 均< 0.001),而弱冷凝集组标本温育前后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1.923、P = 0.054)。结论 SARS-CoV-2感染者易出现冷凝集现象,且随着病情加重冷凝集增强,冷凝集除影响红细胞水平外,还可能会导致WBC和PLT检测结果偏低,故及时纠正冷凝集可提高COVID-19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  邮编:100015
电话:010-84322058  传真:010-84322059  Email:editor.di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