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简介编委会过刊浏览投稿须知联系我们2025年07月11日 星期五
最新消息:   尊敬的作者: 本刊2024年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欢迎投稿和订阅!

位置:首页 >> 期刊文章
胃饥饿素介导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田家庚 李熳 王赜煜 赵莹 张志广 
单位:300000 天津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消化不良 胃排空 胃饥饿素 雷帕霉素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16(5):313-319
摘要:
    【摘要】目的 建立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在此模型中通过加强胃饥饿素的表达,探讨胃饥饿素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中的影响。方法 选取4周龄雌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灌胃 + 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组A(幽门螺杆菌菌液灌胃 + 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实验组B(幽门螺杆菌菌液灌胃 + 雷帕霉素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分别检测3组小鼠胃饥饿素表达水平、胃内容物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及HE染色观察小鼠胃炎的病理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小鼠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速度、胃饥饿素分泌水平;多组间数据的整体比较采用ANOVA检验,再应用LSD-t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 实验组A小鼠胃残留率[(43.6 ± 7.2)%]较对照组小鼠[(61.6 ± 3.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579、P = 0.013);实验组B小鼠胃残留率[(61.6 ± 3.8)%]较实验组A[(43.6 ± 7.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232、P = 0.012)。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小鼠的胃饥饿素[(39.6 ± 1.3)%]分泌相比,实验组A小鼠胃饥饿素[(25.4 ± 5.0)%]分泌显著减少(t = 6.104、P < 0.001),且病理染色发现伴有胃炎发生;实验组B小鼠胃饥饿素[(31.8 ± 4.5)%]较实验组A小鼠分泌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196、P = 0.041),同时病理染色提示胃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提高胃饥饿素水平可促进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  邮编:100015
电话:010-84322058  传真:010-84322059  Email:editor.di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