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抗干扰素(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非结核分枝杆菌(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1例66岁的老年女性因“反复发热伴淋巴结肿痛6个月”于2020年11月21日至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分析该例IFN-γ抗体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的临床诊疗经过,并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于外院行淋巴结活检组织、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测均提示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感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示多处淋巴结肿大伴代谢升高,全身多处骨质破坏,右肺上叶前段病变伴高代谢。查体:全身皮疹,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溃破伴少量脓液。入院查患者外周血:免疫球蛋白G定量、免疫球蛋白A定量、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 T和CD8+ T细胞计数均正常。患者血液标本行IFN-γ抗体检测滴度为32 700 ng/ml(正常值< 5 000 ng/ml),确诊为抗IFN-γ自身抗体免疫缺陷综合征导致的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给予抗哥伦比亚分枝杆菌治疗,并给予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患者皮疹消退,破溃淋巴结愈合,肿大淋巴结明显缩小,病情好转,门诊继续给予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并随访。结论 临床上对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感染者,需要考虑到IFN-γ抗体综合征的可能,应行IFN-γ抗体检测,在针对病原体治疗的同时需进行免疫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