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母亲母乳喂养婴儿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水平检测对评估母乳喂养安全性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出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并接受HBV母婴垂直传播免疫阻断的婴儿213例为研究对象。HBV母婴垂直传播免疫阻断方法为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注射人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重组人乙肝疫苗(10 μg),并分别于1月龄、6月龄于三角肌接种乙肝疫苗(10 μg)。分别于婴儿出生后24 h内、出生后42 d、3月龄、7月龄和12月龄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BsAb和HBV DNA载量。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K)和秩和检验比较不同时间点HBsAb水平差异,卡方检验比较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的比率。结果 入组213例婴儿平均胎龄为(38.72 ± 1.20)周,出生平均体重为(3.29 ± 0.39)kg;自然分娩151例(70.89%),剖宫产62例(29.11%);母亲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75例(35.21%),孕28周HBV DNA载量> 2 × 105 IU/ml者90例(42.25%),孕期行抗病毒治疗者109例(51.17%)。婴儿出生时、出生后42 d、3月龄、7月龄和12月龄的HBsAb分别为0.5(0.31,0.92)mIU/ml、247.76(232.99,294.49)mIU/ml、163.3(105.85,311.59)mIU/ml、
1 000(887.56,1 000)mIU/ml和239.99(106.76,515.90)mIU/ml,各时间点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308.51、P < 0.001),每个时间点较前一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 d vs. 出生时:Z =-7.09、P < 0.001,3个月 vs. 42 d:Z =-3.23、P = 0.001,7个月 vs. 3个月:Z =-14.32、P <0.001,12个月vs. 7个月:Z =-12.00、P < 0.001)。婴儿出生后42 d、3月龄、7月龄和12月龄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的比率分别为1.88%(4/213)、42.72%(91/213)、3.76%(8/213)和24.41%(52/213),各时间点整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9.58、P < 0.001),每个时间点较前一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 vs. 42 d:χ2 = 102.54、P < 0.001,7个月vs. 3个月:χ2 = 90.65、P <
0.001,12个月 vs. 7个月:χ2 = 37.56、P < 0.001)。3月龄和7月龄分别有2例和1例婴儿血清HBV DNA阳性,该3例HBV DNA阳性婴儿均存在免疫低应答,HBV DNA阳性婴儿发生免疫无/低应答的比率较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婴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P = 0.18、0.24),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结论 HBV感染母亲婴儿母乳喂养期间HBsAb波动较大,3月龄和12月龄婴儿发生乙肝疫苗免疫无/低应答的比率较高,应加强监测以保证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