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技术在高危16型、18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筛查的20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后对其行流式细胞技术诊断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下正常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期者16型和18型HPV E6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流式细胞技术诊断CIN Ⅱ期、Ⅲ期、宫颈癌者阳性率低于荧光PCR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01)。流式细胞技术诊断≥ CIN Ⅱ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5%(35/40)、98.2%(157/160)和96.0%(192/200);荧光定量PCR诊断≥ CIN Ⅱ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0%(34/40)、96.9%(155/160)和94.5%(189/2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流式细胞技术操作简便,可有效避免样品交叉感染所致的假阳性,提高HPV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