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格特隐球菌引起脑膜脑炎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临床和实验室认识及诊疗该类疾病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辅助检查、诊疗经过和实验室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18S rRNA序列测定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有慢性肝炎的消耗性、免疫力低下病史,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和呕吐等,脑部影像学显示病变侵及脑膜和脑实质,一度发生脑疝,病情凶险。实验室检测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CRP升高;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脑脊液细胞总数、白细胞数、单核细胞及蛋白升高,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墨汁染色阳性;脑脊液真菌培养在显色培养基上生长为白色菌落,在豆氨酸-甘氨酸-溴麝香草酚蓝(CGB)培养基生长使其变蓝色;分离菌经Vitek-2 Compact鉴定为新型隐球菌(99%),最终经18S rRNA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格特隐球菌(相似度> 99.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5-氟尿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临床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和5-氟尿嘧啶治疗后患者症状及体征好转,回当地继续治疗。结论 CGB培养基可作为格特隐球菌的初筛培养基,分子学方法较自动化仪器鉴定格特隐球菌更准确可靠;治疗应以两性霉素B和5-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治疗,早诊断、早治疗、足量和足疗程是治疗隐球菌病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