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白细胞群落参数(VCS)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探讨在其监测抗结核药物致粒细胞下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Beckman-Coulter 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33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用药前、强化期以及5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常规,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中性粒细胞平均电导率(MNC)、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值(MNS)及其相应标准差(SD值),计算用药前﹑后VCS参数的变化幅度(△VCS)。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病例对照组(489例,血常规指标均正常)和粒细胞下降组(65例,ANC < 2.0 × 109/L),以上指标行组间比较。结果 病例对照组患者强化期MNV和MNV-SD较用药前显著升高(t =-2.207、P = 0.030,t =-2.030、P = 0.043),而MNS显著下降(t =-2.104、P = 0.045)。粒细胞下降前1周MNV、MNV-SD、MNS与患者用药前相比,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t =-27.953、9.627、7.724,P均< 0.001),而ANC、NE%均无显著性变化(t = 2.032、P =0.051,t = 1.977、P = 0.052)。ANC下降至2.0 × 109/L以下时,△MNV与△ANC水平呈负相关(r = 0.868,P < 0.001),△MNS则与之呈正相关(r = 0.847、P = 0.000)。发生粒细胞下降前1周患者MNV、MNV-SD、MN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778和0.804,均高于ANC(AUC = 0.633)和NE%(AUC = 0.589),且当MNV的Cut-off值取≥150.05时,其灵敏度以及特异性分别达82.3%和72.5%,诊断性能均优于其他指标。ANC + NE% + MNV + MNV-SD + MNS联合诊断时,其灵敏性和特异度分别高达88.5%和84.2%。结论 抗结核药物引起参数MNV、MNV-SD变大,MNS下降,当药物致粒细胞下降时,MNV、MNV-SD、MNS变化更为显著,且发生在粒细胞下降前,与ANC、NE%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及特异性显著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