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HBsAg浓度、ALT、AST、AFP水平之间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HBV携带患者30例(ASC),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95例,其中包括轻度30例、中度35例、重度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及肝癌(HCC)患者各30例。另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血清miR-122含量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NA-122含量,通过2-ΔΔCT法分析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组中最低,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HB轻、中、重度3组患者组间比较,重度 > 中度> 轻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血清ALT、AST、HBsAg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 = 0.894、0.875、0.381,P均< 0.01);肝癌患者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AFP呈负相关关系(r =-0.673,P = 0.001);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总体lg(HBV DNA)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 = 0.094,P> 0.05)。结论 血清miR-122水平可能是一种能特异地、灵敏地反映肝损伤、评估肝损伤的一种指标,且可以对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进行评估。血清miR-122与血清AFP呈负相关关系,可能对肝癌的评估,预后及治疗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