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简介编委会过刊浏览投稿须知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尊敬的作者: 本刊2024年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欢迎投稿和订阅!

位置:首页 >> 期刊文章
EV71和CoxA16病毒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顾红岩 李兴旺 
单位:100015 北京 北京大学地坛医院教学医院 
关键词: 
分类号: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4,8(1):120-123
摘要: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和口腔部的疱疹,由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A(CoxA)和B组,埃可病毒(ECHO viruses)4、6、7型等感染引起,CoxA16和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尤其常见。1958年,加拿大首次分离出CoxA16[1],1969年,加利福尼亚首次报道了EV71[2],至1972年美国纽约、孟加拉国、澳大利亚陆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流行时才真正分离出EV71病毒[1]。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病原体主要为CoxA16,20世纪70年代后,EV71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二者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CoxA16:美国(1968年)[4]、日本(1970年)[5]、澳大利亚(1991年)[6]、台湾(2006至2008年)[7]、西班牙(2009年)[8];EV71:马来西亚(2000至2003年)[9]、新加坡(2000年)[10]、泰国(2008至2009)[11]、韩国(2008至2009年) [12]、中国阜阳(2008年)[13]。显然,手足口病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已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重视。本文拟从病原学、临床表现、病毒基因型和核苷酸序列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以及发病机制方面,对手足口病的两种主要病原体,即EV71和CoxA16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综述。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京顺东街8号  邮编:100015
电话:010-84322058  传真:010-84322059  Email:editor.dita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