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2007年河南省首发病例出现在光山县[1]。2008至2010年,卫生部《人粒细胞感染无形体病治疗指南(试行)》[2]提出用多西环素为病原学治疗;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出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卫生部于2010年9月10日发布《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3],强调对症支持治疗,尚未推荐特异性治疗方案。本科室自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符合临床诊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68例,其中危重型35例,为积极探索危重型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从35例中随机选择5例危重型患者,参照近年国内外治疗重症H1N1、手足口病的成功经验,在尽快完善检查、上报CDC、流行病学调查、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早期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