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我国一种高发性传染病,以乙型和丙型肝炎最为常见。诸多因素参与了嗜肝病毒的致病过程,细胞凋亡为其中之一。肝脏被病毒感染后可以通过细胞凋亡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但肝脏生理功能亦会因此受损,可见肝细胞凋亡在病毒性肝炎发病过程中是把双刃剑。肝细胞凋亡可以由嗜肝病毒的直接作用引起,包括特异性病毒蛋白产物和肝细胞膜上可触发细胞凋亡的各种受体的表达;也可以由病毒所引发的免疫反应引起[1],主要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以及Fas/FasL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