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引起急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约有4亿人感染HBV,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每年约有100万人[1-2]。因此,如何有效防治HBV感染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Thursz等[3]研究发现HBV感染的不同疾病过程和临床结果主要与宿主、病毒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宿主因素所包含的宿主遗传易感性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局影响最大。
近期多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发现,位于19号染色体上的白细胞介素-28B(IL-28B)基因附近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急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病毒自发清除和HCV感染者对普通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的应答高度相关。这些SNPs位点主要是rs12979860、rs8099917、rs10853728、rs12980275、rs4803219、rs4803223和rs8105790,目前研究最广泛的是rs12979860、rs8099917和rs12980275[4-7]。由于慢性HBV与慢性HCV感染有相似的自然史、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因此,近年来探索IL-28B与HBV感染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